习路青译 | 教育文化分队在衢州:承南孔雅韵,扬红色薪火(上)
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衢州考察时指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
十五年来,衢州打响“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持续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让“有礼”贯穿南孔文化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为探寻衢州以“有礼”的丰富实践串联各发展领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验启示,2022年7月7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习路青译”社会实践队教育文化分队前往衢州实地调研。
衢州处处有“南孔”
弘儒尚学,守正创新
习总书记提出“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十一年后,中国儒学馆正式建立。队员们前往中国儒学馆,深入学习儒家传统文化,了解南孔文化发展史。
馆内创新性地结合数字资源,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演绎儒学发展脉络;运用古色古香的文物和塑像,展现儒家文化的沧桑悠远;运用互动性的游戏和皮影戏,化儒家精粹之深奥为浅显。
队员们也在这些趣味的活动与介绍中不知不觉了解到,学习到更多有关于儒学与南孔文化的背景和知识,更加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儒学馆
在儒学馆,队员们采访到了两位儒学界的前辈:儒学馆馆长詹占剑、与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盛雄生。
詹占剑不仅向队员们讲解了狭义、中义、广义上的南孔文化,而且对全球疫情下如何围绕南孔文化让衢州以祭孔大典为载体,以孔子学院为媒介,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进一步作出阐述。
詹占剑提到:“我们与中国网合作在Facebook上设立账号“Confucius Says(子曰),积极宣介南孔文化,单帖阅读量近百万。”
除此之外,队员们了解到儒学馆面向海外留学生开展研学游活动,在扎实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其推向世界。2021年,儒学馆还被正式批准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队员正在采访詹占剑
子曰(Facebook账号)
面对南孔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盛雄生,队员们深刻领悟到儒学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意义。
“中国儒学馆的建立为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儒家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同时也让孔氏南宗在这一平台的助力下踵事增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盛雄生还向队员们介绍了南孔文化季的改革项目。
南孔文化季是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15周年的见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就是“一会一祭”——研讨会和祭孔大典。
浙江衢州和山东曲阜,分别是儒家在大江南北的两个“根”。两地因此携手举行研讨会,探究如何更好承担好弘扬诗礼文明的文化责任。
“衢州会再度加强与曲阜的合作交流,并将在月底开展全球孔子圣像云展示活动,从而南北携手,提升儒学国际影响力,共创儒学新未来。”
队员正在采访盛雄生
另外,南孔祭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坚持“当代人祭孔”的理念,使参祭群体扩大到各行各业,使祭孔成为现象级的城市文化盛宴,不断扩大“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东南阙里,儒风承袭
孔氏南宗家庙是南孔文化在衢州扎根的起始之地。7月7日,队员们步行前往孔氏南宗家庙,通过石碑上的一字一句,开启一场南孔文化形成之路的探索,感受百年岁月的沉浮。
队员们在孔氏南宗家庙
许多家长与孩子相伴而来一同接受南孔文化的熏陶,也有老师带着成群的学生来此共同感受南孔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漫步其中,百年文化的教育力量于无声中渗入往来者的灵魂。
据队员们采访了解,衢州的小学会在假期组织各种参观南孔文化标志建筑和学习南孔文化的活动,如祭孔大典、论语辩论赛等。由此可见,南孔文化在衢州的教育力量早已深入人心。
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孔氏南宗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
队员们采访到曾经参加过祭孔大典的学生代表何嘉璐。
她说道,在孔庙大成殿前朗诵《伟大的孔夫子》时,她认识到在漫长的社会演变过程中,孔氏南宗一直奉行并实践着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
“我深知我的家乡有着深厚的南孔文化的底蕴,并以此来鞭策自己的学习。”这句话也同样激励了队员们,生在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历经几千年仍然保存下来的中华文化,同样也是队员们能够不断汲取的人文力量。
队员采访何嘉璐同学
扫描二维码
一起来感受南孔圣地的浩荡儒风与蔚然薪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