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外院 | 冀小婷教授为外院师生带来“案例是如何炼成的?”学术讲座
2022年7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邀请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冀小婷教授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案例是如何炼成的?》的学术讲座。讲座以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线上举行,由我院罗晓杰教授主持,校内外将近一百位师生共同参与。
主讲人冀小婷教授
心路历程
首先,冀教授从自己和团队成员撰写教学案例的心路历程出发,详细介绍了自己第一个案例的漫长入库过程、第二个案例从被拒到再次上传教指委案例中心的艰难修改过程以及第三个案例相对轻车熟路的显著成长过程。冀教授以“希望—惆怅—思索—绝望—光芒—曙光”总结案例撰写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一定需要撰写者脚踏实地的艰难摸索和反复重来的强大心理。
02 案例编写
而后,冀教授从体例、选材、案例与课例的区别以及如何准备这四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读了案例编写的注意事项。
▲ 体例
在体例上,冀教授清晰解读了教指委对各部分要点的要求。比如,案例的标题应该使用描述性语言,在体现案例主题的同时避免价值主导或宣称性话语;案例摘要应力求精炼、能概括出案例的主要内容、不做出评价性分析、不提倡导性建议要求;背景信息部分则需要呈现案例主题的政策与实践背景、知识与理论背景、案例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尽量控制字数在1500字以内;案例正文需要体现原创性、叙事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四个特点;以及最后的启发思考题要紧密围绕案例主题、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具备一定层次性。
教指委目前要求的体例
▲ 选材
在选材上,冀教授指出,案例库中的案例都是中小学教学实例,并且案例主题与时俱进,具备思考空间。冀教授通过直观呈现案例专家反馈的修改意见,总结提炼出案例的特征为情境性、叙事性、冲突性和故事性,这为参会师生撰写案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 区别
在辨析案例与课例的区别上,冀教授认为,教学课例聚焦的是课例本身,关注的是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课例中会有较多的反思和评析。相比之下,教学案例更多的是聚焦案例“主人公”的教学心路历程,教学设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问题解决,需要撰写者观察、追踪、描述“主人公”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挖掘该案例形成的内在因素,教学案例多为客观描述,较少出现评价性话语。
▲ 准备
在如何准备上,冀教授介绍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并分享了在自己的个人经验中,自上而下的准备过程更加容易聚焦要点和分析理论,而自下而上的准备过程则需要案例撰写者与一线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磨合与交流,从包罗万象的课堂中梳理出案例的主线,因而在撰写时间上相对较长。
最后,冀教授以关键词提取和解读的方式提炼出“案例是如何炼成的”,再次为参会的师生梳理了案例撰写的完整过程。
案例的形成过程
讲座互动
在互动环节,罗晓杰教授表示,冀教授的分享“娓娓道来” “入脑入心” “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增强了大家撰写教学案例的勇气与信心,并预祝冀教授的第四个教学案例顺利入库。在解答疑问时,冀教授详细地回答了两位同学和三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介绍了案例库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了相关网址链接。讲座最后,我院郑志恋教授就案例各小标题之间如何体现交互性的问题同冀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表示她对冀教授分享的案例叙事性和搜集素材后如何进行重叙和调整等感触颇深。
本次活动外院师生线上相聚,就教学案例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开拓了视野,学习到教学案例撰写的成功秘诀,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