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聘英才 | 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招聘公告
(一)杰出教授
A类:教学科研水平达到或接近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以及海内外具有与上述人才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学者。
B类:教学科研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家重要人才工程青年计划的人才以及海内外具有与上述人才相当学术水平的学者。
C类:教学科研水平达到或接近浙江省“万人计划”、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及海内外具有与上述人才相当学术水平的学者。
待遇:(服务期10年,首聘期5年)
(二)双龙学者
符合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申报条件的优秀人才(外省省级人才引进纳入双龙学者统筹考虑)。
1.年龄、职称要求:人文社科类一般要求50周岁以下;应聘者一般应具有正高职称;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1年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者可适当放宽。
2.业绩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排前三名),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前两名),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人文社科类学者主持2项及以上国家级一般项目或者主持国家级一般项目1项和省重大重点项目1项,并于近六年取得以下业绩之一:在本学科公认的一流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提供3项代表性成果);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1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含青年成果奖、青年科学奖、青年奖、普及读物奖);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或金课1门。
3.直接引进的高水平博士可不受双龙学者入选条件的限制,应聘者需提供原创性强、影响力大的代表作,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4篇。
4.待遇(服务期10年,首聘期4年)
(三)其他说明
1.年薪含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各类津贴的总量,以及个人、单位需缴纳的五险一金;所涉薪酬、安家费均为税前。
2.成果归属要求:所有目标任务均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第一完成人/主持人)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完成;
3.科研业绩奖励说明:超出目标任务范围的科研业绩按照学校规定享受科研成果奖励。
二、青年博士引进政策
(一)引进对象
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毕业的青年博士(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突破年龄限制)。
(二)待遇(服务期10年,首聘期4年)
(三)其他说明
1.引进人才享受的所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岗位津贴以服务期十年为前提;
2.成果归属要求:所有目标任务均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第一完成人/主持人)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完成;
3.薪酬特殊说明:特殊学科、特殊专业或者紧缺人才,待遇适当调整。所涉薪酬、安家费均为税前。
目标任务、科研业绩等详细说明参见学校人力资源部发布的招聘公告,以学校政策为准(点击查看)
(一)报名方式:
应聘者填写《浙江师范大学2022年专任教师应聘报名表》(附件1)和《浙江师范大学应聘人员科研成果评审表》(附件2),发送至邮箱wyxy@zjnu.cn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阮老师
电话:0579-82299168
学院网站:
学院官微:浙师大外语风
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属重点大学,1956年创办于杭州,1965年南迁金华,2015年成为5所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西湖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浙江省近一半在职特级教师和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校长为我校校友,学校被誉为“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2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余人。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浙江师范学院外语系,始建于1960年,现为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英语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浙江省首批优势专业、省首批重点专业,2019年通过英语(师范)专业认证,获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翻译专业为全国前2批、前7所翻译本科专业之一,是浙江省首批新兴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日语专业是浙江省一流专业,浙江省最早设立的日语本科专业之一;法语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发展态势良好。各专业招生分数线连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名。
学院1997年获批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外语类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6年获批浙江省首批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四个培养方向;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三个培养方向;另有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英语、日语)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是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牵头建设全校性跨学科研究平台“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非洲翻译研究中心(非洲翻译馆)、外国文学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46人,博士39人,具有6个月以上国(境)外经历教师69人。学院每年聘任30余名外国专家,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学。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73人,硕士研究生252人。本硕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保持96%以上,专四、专八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师范院校平均通过率40-50个百分点。学生蝉联7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3届“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3届全国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冠军,在“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赛、英语写作大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大学生日语演讲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
学院拥有24,000平方米的2幢教学楼,设有国家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语言实验教学分中心,建有设备先进的语言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与教学中心、职前外语教师情景实训中心、笔译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眼动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研究设施,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学院秉承“崇真尚美,博文弘道”的院训精神,打造使命自觉、创建自信、差距自省、奋斗自强的办学境界,致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宽广舞台。
诚邀广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优秀青年博士加盟,逐梦一流,一起向未来!